(一種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的制作方法)
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背景技術:2.在空調領域當中,轉輪除濕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主要用在一些具有特殊空氣要求的工業工程上。轉輪除濕機主要部件是轉輪,轉輪表面涂覆有吸濕劑,且表面設置有蜂窩狀多孔道,通過緩慢旋轉轉輪,可以吸附流過該轉輪的濕空氣中的水分,吸濕后的轉輪經高溫干燥氣流烘吹,能使吸濕劑脫水再生。3.轉輪除濕機能迅速、簡便而有效的降低空氣濕度,可利用工業余熱、廢熱、太陽能、天然氣等低品位熱能為再生能源,無環境污染,能耗低。廣泛地應用于食品、醫藥、電子、電器、化工等有濕度要求的行業。4.目前,普通的低溫單輪除濕機組中存在如下缺點:1、再生加熱能耗中最多只有50%的有效再生熱量用以水分脫附,而占20%再生能耗的高溫高濕再生出風(約50℃)直接排至室外;約占30%再生能耗以轉輪蓄熱的形式傳遞到處理空氣,增大了后級表面冷媒冷卻器負荷。2、因再生后轉輪表面溫度過高,出再生區后這部分轉輪吸附能力很低,除濕效率一般。技術實現要素: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通過低溫冷吹快速恢復轉輪吸濕性能,轉輪除濕增效的同時,降低了處理送風溫度,降低再生能耗。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包括第一過濾器、第二過濾器、第一表冷器、除濕轉輪、送風風機、再生加熱器、再生熱交換器和再生風機;所述除濕轉輪包括轉輪除濕區、轉輪冷卻區和轉輪再生區;7.所述第一過濾器、第一表冷器、轉輪除濕區和送風風機形成除濕送風通道;8.所述第一過濾器、第一表冷器、轉輪冷卻區形成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9.所述第二過濾器、再生熱交換器形成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10.所述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出風口合并為再生風進風主通道;11.所述再生風進風主通道、再生加熱器、轉輪再生區和再生風機形成再生風通道;12.所述再生風通道的再生出風與再生熱交換器連通;所述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的再生進風在再生熱交換器中與再生出風熱交換。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新風經過再生冷卻區的節能換熱后,提高了除濕轉輪的吸附性能,并且被轉輪冷卻區升溫至50-60度形成第一再生風進風。第二新風經過再生熱交換器(將熱能從高溫的再生出風中轉移到再生進風中,降低再生加熱器的再生能耗)形成45-55度第二再生風進風。14.現有技術中,單一的利用第一再生風進風或第二再生風進風,都不能達到最高效率的節能,本實用新型同時利用第一再生風進風和第二再生風進風,一方面通過低溫的第一新風冷吹降溫再生冷卻區,快速恢復轉輪吸濕性能,同時提高了所得第一再生進風的初始溫度,降低了再生的耗能功率;另一方面,通過再生熱交換器使用再生出風的余熱加熱新風得到第二再生風進風,進一步降低了再生的耗能功率。附圖說明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的一種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的一種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17.標號說明:18.1、第一過濾器;2、第一表冷器;19.3、除濕轉輪;31、轉輪除濕區;32、轉輪冷卻區;33、轉輪再生區;20.4、送風風機;5、再生加熱器;6、再生熱交換器;21.7、再生風機;8、除濕送風通道;9、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10、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22.11、第二過濾器;12、壓縮機;13、冷卻室;14、第三過濾器;15、第三再生風進風通道。具體實施方式23.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2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包括第一過濾器、第二過濾器、第一表冷器、除濕轉輪、送風風機、再生加熱器、再生熱交換器和再生風機;所述除濕轉輪包括轉輪除濕區、轉輪冷卻區和轉輪再生區;25.所述第一過濾器、第一表冷器、轉輪除濕區和送風風機形成除濕送風通道;26.所述第一過濾器、第一表冷器、轉輪冷卻區形成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27.所述第二過濾器、再生熱交換器形成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28.所述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出風口合并為再生風進風主通道;29.所述再生風進風主通道、再生加熱器、轉輪再生區和再生風機形成再生風通道;30.所述再生風通道的再生出風與再生熱交換器連通;所述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的再生進風在再生熱交換器中與再生出風熱交換。31.由上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新風經過再生冷卻區的節能換熱后,提高了除濕轉輪的吸附性能,并且被轉輪冷卻區升溫至50-60度形成第一再生風進風。第二新風經過再生熱交換器(將熱能從高溫的再生出風中轉移到再生進風中,降低再生加熱器的再生能耗)形成45-55度第二再生風進風。32.現有技術中,單一的利用第一再生風進風或第二再生風進風,都不能達到最高效率的節能,本實用新型同時利用第一再生風進風和第二再生風進風,一方面通過低溫的第一新風冷吹降溫再生冷卻區,快速恢復轉輪吸濕性能,同時提高了所得第一再生進風的初始溫度,降低了再生的耗能功率;另一方面,通過再生熱交換器使用再生出風的余熱加熱新風得到第二再生風進風,進一步降低了再生的耗能功率。3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過濾器采用菱紋鋁網過濾器,所述再生熱交換器為板式換熱器。34.由上描述可知,上述設置提供一種簡單高效的過濾器結構和再生熱交換器結構。35.進一步地,所述轉輪除濕區、轉輪冷卻區和轉輪再生區依次分別占除濕轉輪240度扇形區、60度扇形區和60度扇形區。36.由上描述可知,上述設置將除濕轉輪分為三個合理的區域用于對空氣除濕、對除濕轉輪冷卻和對除濕轉輪除濕,提高了除濕轉輪的除濕效率。37.進一步地,所述除濕送風通道還包括第二表冷器,所述第二表冷器設置在轉輪除濕區和送風風機之間。38.由上描述可知,所述第一表冷器對除濕送風通道內的空氣進行初次冷凝除濕,空氣經過初次冷凝除濕后通過除濕轉輪的轉輪除濕區,空氣的溫度提高而含水飽和度降低,故而設置第二表冷器對空氣在被送出除濕送風通道前進行二次冷凝除濕,進一步降低了空氣的含濕量。39.進一步地,還包括壓縮機、冷卻室和第三過濾器;所述壓縮機連通第一表冷器,所述壓縮機的散熱端連接冷卻室并與冷卻室熱交換;40.所述第三過濾器、冷卻室形成第三再生風進風通道;41.所述第三再生風進風通道出風口連通再生風進風主通道。42.由上描述可知,所述壓縮機為第一表冷器提供被壓縮冷卻的冷卻液,壓縮機冷卻液獲得的熱量將在冷卻室中散發,將冷卻室管道連通再生加熱器,壓縮機散發至冷卻室的熱量將被吹向再生加熱器,減低了再生加熱器的負荷;43.所述冷卻室將從外部空間中抽入新風用于冷卻壓縮機,新風進入冷區室前將經過第三過濾器的凈化和除濕。44.進一步地,所述除濕轉輪軸向設有蜂窩通孔,所述蜂窩通孔內涂有吸濕硅膠。45.由上描述可知,所述蜂窩通孔增加了除濕轉輪和空氣接觸的面積,提高了除濕轉輪吸濕的效率;所述吸濕硅膠提供了一種簡單高效的吸濕材料。4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冷器包括外殼體、冷卻液管路和u型的排水管;所述冷卻液管路設置在外殼體內,所述冷卻液管路下方的外殼體設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通過u型的排水管連通外部空間,所述排水管設置在外殼體外部的下端。47.由上描述可知,并冷凝液化的水從u型的排水管排出外殼體至外部空間,排水管的u型彎折段將滯留液態水,該液態水將對排水管水封,避免外殼體與外部空間通過空氣進行熱交換;故所述排水管提高了外殼體的保溫性。48.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一濕度傳感器和第二濕度傳感器,所述第一濕度傳感器和第二濕度傳感器分別設置在除濕送風通道的進風口和出風口。49.由上描述可知,所述第一濕度傳感器和第二濕度傳感器分別用于使工作人員得知外部環境的含濕量和除濕后的空氣的含濕量;50.在某些地區的某些季節中,外部環境的濕度變化較大,工作人員可通過所述第一濕度傳感器和第二濕度傳感器顯示的數據,使用調整除濕轉輪轉速、調整第一表冷器的功率等手段來使除濕送風通道送出的空氣含濕量符合要求。51.進一步地,所述再生風進風主通道的外壁上設有云母隔熱片。52.由上描述可知,所述云母隔熱片對再生風進風主通道起到保溫作用,避免熱量流失。5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的應用場景為:轉輪除濕機需要提高除濕效率或需要降低能耗時。54.實施例一55.請參照圖1,一種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包括第一過濾器1,第一表冷器2、除濕轉輪3、送風風機4、再生加熱器5、再生熱交換器6和再生風機7;所述除濕轉輪3包括轉輪除濕區31、轉輪冷卻區32和轉輪再生區33;56.所述第一過濾器1、第一表冷器2、轉輪除濕區31和送風風機4形成除濕送風通道8;57.所述第一過濾器1、第一表冷器2、轉輪冷卻區32形成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9;58.所述第二過濾器11、再生熱交換器6形成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10;59.所述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9、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10出風口合并為再生風進風主通道;60.所述再生風進風主通道、再生加熱器5、轉輪再生區33和再生風機7形成再生風通道;61.所述再生風通道的再生出風與再生熱交換器6連通;所述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10的再生進風在再生熱交換器6中與再生出風熱交換。62.所述第一過濾器1采用菱紋鋁網過濾器,所述再生熱交換器6為板式換熱器。63.所述轉輪除濕區31、轉輪冷卻區32和轉輪再生區33依次分別占除濕轉輪3240度扇形區、60度扇形區和60度扇形區。64.所述除濕送風通道還包括第二表冷器,所述第二表冷器設置在轉輪除濕區31和送風風機4之間。65.所述除濕轉輪3軸向設有蜂窩通孔,所述蜂窩通孔內涂有吸濕硅膠。66.所述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還包括第一濕度傳感器和第二濕度傳感器,所述第一濕度傳感器和第二濕度傳感器分別設置在除濕送風通道8的進風口和出風口。67.所述再生風進風主通道的外壁上設有云母隔熱片。68.本實施例提供的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的工作原理:69.待處理的溫暖潮濕空氣在除濕送風通道8沿著氣流方向依次先流經第一過濾器1,第一表冷器2、蒸發器冷卻去濕去除大部分水分,再經過轉輪除濕區31處理除濕,達到所需的出風含濕量后,在送風風機4的牽引下,送入除濕房間。70.所述再生風通道的再生進氣包括兩條: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9和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10;71.第一新風沿著氣流方向先經第一過濾器1、第一表冷器2、轉輪冷卻區32形成第一再生風進風(新風升溫至50-60度左右);72.第二新風沿著氣流方向先經第二過濾器11,再生熱交換器6(與再生出風熱交換)加熱后的高溫空氣為第二再生風進風(新風升溫至45-55度左右);73.第一再生風進風和第二再生風進風在再生風主進風主通道混合后、在流經再生加熱器5、轉輪再生區33和再生風機7后排出。74.所述蜂窩通孔增加了除濕轉輪3和空氣接觸的面積;75.所述第二表冷器對經過第一表冷器2和除濕轉輪3的空氣再實施一次冷凝除濕的工序,所述第二表冷器的冷卻液溫度需要低于第一表冷器2的冷卻液溫度,這樣才能使空氣露點進一步被降低,使水汽被析出。76.實施例二77.請參照圖2,一種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包括第一過濾器1,第一表冷器2、除濕轉輪3、送風風機4、再生加熱器5、再生熱交換器6和再生風機7;所述除濕轉輪3包括轉輪除濕區31、轉輪冷卻區32和轉輪再生區33;78.所述第一過濾器1、第一表冷器2、轉輪除濕區31和送風風機4形成除濕送風通道8;79.所述第一過濾器1、第一表冷器2、轉輪冷卻區32形成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9;80.所述第二過濾器11、再生熱交換器6形成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10;81.所述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9、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10出風口合并為再生風進風主通道;82.所述再生風進風主通道、再生加熱器5、轉輪再生區33和再生風機7形成再生風通道;83.所述再生風通道的再生出風與再生熱交換器6連通;所述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10的再生進風在再生熱交換器6中與再生出風熱交換。84.所述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還包括壓縮機12、冷卻室13和第三過濾器14;所述壓縮機12連通第一表冷器2,所述壓縮機12的散熱端連接冷卻室13并與冷卻室13熱交換;85.所述第三過濾器14、冷卻室13形成第三再生風進風通道15;86.所述第三再生風進風通道出風口連通再生風進風主通道。87.所述第一表冷器2包括外殼體、冷卻液管路和u型的排水管;所述冷卻液管路設置在外殼體內,所述冷卻液管路下方的外殼體設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通過u型的排水管連通外部空間,所述排水管設置在外殼體外部的下端。88.本實施例提供的多方式再生加熱節能的轉輪除濕機的原理:89.待處理的溫暖潮濕空氣在除濕送風通道8沿著氣流方向依次先流經第一過濾器1,第一表冷器2、蒸發器冷卻去濕去除大部分水分,再經過轉輪除濕區31處理除濕,達到所需的出風含濕量后,在送風風機4的牽引下,送入除濕房間。90.所述再生風通道的再生進氣包括三條:第一再生風進風通道9、第二再生風進風通道10和第三再生風進風通道15;91.第一新風沿著氣流方向先經第一過濾器1、第一表冷器2、轉輪冷卻區32形成第一再生風進風(新風升溫至50-60度左右);92.第二新風沿著氣流方向先經第二過濾器11,再生熱交換器6(與再生出風熱交換)加熱后的高溫空氣為第二再生風進風(新風升溫至45-55度左右);93.第三新風從冷卻室13進風端進入冷卻室13后,被壓縮機12散發的熱量加熱,成為第三再生風進風;94.第一再生風進風、第二再生風進風和第三再生風進風在再生風主進風主通道混合后、在流經再生加熱器5、轉輪再生區33和再生風機7后排出。95.空氣在第一表冷器2中被冷凝除濕,冷凝后形成的液態水將從排水孔和排水管排出至外殼體的外部空間,由于排水管的存在u型彎折段,液態水將滯留在排水管中而水封了排水管。上述液態水的水封避免了外部環境通過空氣與外殼體內部空間發生熱交換。9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