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度濕度控制系統,特別涉及一種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編織品成品檢驗車間是人員密集的場所,在不同的季節和天氣情況下會出現溫度和濕度的較大變化。不利于工人工作和產品質量的檢驗,因此需要對車間的溫度和濕度進行控制。恒溫恒濕車間控制溫濕度原來是手動控制,受到上下班時間的影響,不能很好的控制車間的溫濕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自動進行溫度和濕度控制的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包括制冷裝置、加熱裝置、主送風管、送風支管、水管、超聲霧化器、出霧管、第一溫度繼電器和第二溫度繼電器,所述制冷裝置和加熱裝置分別連接于主送風管的兩端,所述送風支管的一端與主送風管連接,所述超聲霧化器與水管連接,所述超聲霧化器的出霧端與出霧管的一端連接,所述出霧管的另一端與送風支管連接,所述第一溫度繼電器與制冷裝置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溫度繼電器與加熱裝置電性連接。由此,通過設置分別與冷裝置和加熱裝置連接的第一溫度繼電器和第二溫度繼電器,可在車間內溫度高于預定值時開啟制冷裝置,而在車間內溫度低于預定值時開啟加熱裝置,可實現車間內溫度的自動控制。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還包括主控裝置、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分別與主控裝置電性連接,所述制冷裝置、加熱裝置和超聲霧化器均與主控裝置電性連接。由此,主控裝置可接收控制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傳送的溫度和濕度信號并控制制冷裝置、加熱裝置和超聲霧化器的開啟和關閉,實現溫度和濕度的自動化控制。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送風支管上設有多個出風口。由此,設置多個出風口可使整個車間內受風均勻。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還包括送風裝置,所述送風裝置與主送風管連接。由此,送風裝置可在車間內的溫度和濕度達到預定范圍時保持車間內的通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還包括抽濕裝置和排風裝置,所述抽濕裝置和排風裝置分別與主控裝置電性連接。由此,當車間內的濕度大于預定值時,主控裝置可控制抽濕裝置啟動,以保證車間內的濕度恒定。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還包括電磁閥,所述電磁閥安裝于水管,所述電磁閥與主控裝置電性連接。由此,電磁閥可控制水管水路的通斷,以便可向超聲霧化器供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溫度繼電器可實現成品車間內溫度的自動控制,以主控裝置接收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的溫度和濕度信號,并以主控裝置控制各部件進行配合工作,可對車間內進行濕度控制和送風控制,保證車間內溫度和濕度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的控制系統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和圖2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一種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
參照圖1和圖2,成品車間恒溫恒濕控制系統包括制冷裝置1、加熱裝置2、主送風管3、送風支管4、水管5、超聲霧化器6、出霧管7、第一溫度繼電器8、第二溫度繼電器9、主控裝置10、溫度傳感器11、濕度傳感器12、送風裝置13、抽濕裝置14、排風裝置15和電磁閥16。
制冷裝置1和加熱裝置2分別連接于主送風管3的兩端,送風支管4的一端與主送風管3連接。送風支管4上均勻設有多個出風口41。送風支管4可安裝于車間的頂棚,當車間面積較大時,可以設置多根并列的送風支管,確保車間內各部位均勻受風。制冷裝置1用于制冷以形成冷氣,加熱裝置2用于加熱空氣形成熱氣,冷氣和熱氣經主送風管3進入送風支管4,再從送風支管4的出風口41送入車間內以確保車間內溫度恒定。
超聲霧化器6的進水端與水管5連接,超聲霧化器6的出霧端與出霧管7的一端連接,出霧管7的另一端與送風支管4連接。電磁閥16安裝于水管5,電磁閥16與主控裝置10電性連接。超聲霧化器6可制作水霧并輸送給送風支管4送出到車間內。當車間面積較大時,可設置多個超聲霧化器6。
送風裝置13與主送風管3連接。當車間內溫度在預定值時,無須開啟制冷裝置1和加熱裝置2,可直接開啟送風裝置13以確保車間內的通風。
第一溫度繼電器8與制冷裝置1電性連接,第二溫度繼電器9與加熱裝置2電性連接。第一溫度繼電器8配置成達到一定溫度時開啟制冷裝置1,以確保在車間溫度較高時制冷裝置1可自動開啟。第二溫度繼電器9配置成達到一定溫度時關閉加熱裝置2,可確保車間溫度低于預定值時開啟加熱裝置2。可使車間溫度保持在一定范圍。
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分別與主控裝置10電性連接,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可分別設置為多個并均勻分布于車間內。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可感應車間內的溫度和濕度并傳送溫度和濕度信號給主控裝置10。制冷裝置1、加熱裝置2和超聲霧化器6均與主控裝置10電性連接。主控裝置10根據收到的溫度和濕度信號控制制冷裝置1、加熱裝置2和超聲霧化器6的開啟和關閉以調節車間內的溫度和濕度。
抽濕裝置14和排風裝置15分別與主控裝置10電性連接。當主控裝置10接收到的濕度信號大于預定值時,主控裝置10發送啟動命令到抽濕裝置14以對車間內進行抽濕。排風裝置15與送風裝置13配合,以確保車間內的空氣流通。
主控裝置10還可以配置成根據上下班時間自動對各部件的開啟和關閉進行控制。使用時,先在主控裝置10預置溫度范圍和濕度范圍,并預置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當到上班時間時,主控裝置10先開啟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以接收車間內的溫度和溫度信號。當檢測到車間內溫度高于預設溫度范圍的最高值時,主控裝置10控制制冷裝置1開啟以降低車間內溫度。當檢測到車間內溫度低于預設溫度范圍的最低值時,主控裝置10控制加熱裝置2開啟以提高車間內溫度。當檢測到車間內的濕度低于預設濕度范圍的最低值時,主控裝置10控制電磁閥16和超聲霧化器6開啟以產生水霧,可增加車間內的濕度。當檢測到車間內的濕度高于預設濕度范圍的最高值時,主控裝置10控制抽濕裝置14開啟以降低車間內的濕度。當到下班時間時,主控裝置10控制所有裝置停止工作以節省能耗。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